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教师队伍自身的立德修身尤为关键,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我们必须从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师德师风建设,在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应与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岗位作用相一致,它反映了社会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赋予了更高的道德标准,也为高校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提供了价值尺度和行为依据。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站位高、内涵深、要求严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同时,要求“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高校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同时,每个教师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热爱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做到淡泊名利,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神圣责任。在师德师风的建设过程中,有三方面内容需要把握:一是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确保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二是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把教师工作、个人理想与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三是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杜绝学术失信和学术腐败等问题的出现。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校承诺“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必然选择。办出特色,办成一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高校的办学追求。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双一流”靠什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主力军。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质量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教育部等《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要把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成果转化等建设任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内化为广大教师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教师的行为自觉,成为高校教师的普遍价值准则,这不仅是高等教育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以能源电力为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秉承“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办学理念,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校倡导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热心学生工作的业务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把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完善制度设计、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强化各类教师在科技创新、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学生活动中的指导引领作用。迄今为止,学校超八成知名专家学者走上了班主任岗位,他们一肩挑专业教育,一肩挑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德师风建设,关乎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培养,关乎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关乎党的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要求,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形成集“政治素养、品格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于一体、以师德为重的教师发展和评价模式,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高等教育强国实践和立德树人本职,切实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课堂育人、课程育人主渠道功能,让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在高校蔚然成风,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让更多优秀青年学子在好教师的教诲和感召下脱颖而出、茁壮成长、早日成才。(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周坚)